
回顾历史,两国关系历经坎坷。印尼人对中国有何看法?中国在印尼人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您如何看待人文交流在双边关系中的独特作用?日前,《中印尼文化交流与印尼视角下的中国形象研究》出版纪念大会在雅加达举行。该书作者、印尼汉学家、印尼华人协会文化教育部主任桑蒂丁在接受中新社东西方问答专访时探讨了相关问题。
2025年9月24日,H安宣美在2025年印尼国际书展上公布了她的新书。图片提供:中国新闻记者 李志全
采访记录总结如下。
中国新闻记者:为什么选择“印尼眼中的中国形象”作为研究课题?这与您的个人经历有何关系?
韩香梅:如今,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印尼社会的形象变得更加复杂多样,既有积极的认知,也有误解和偏见。 《印尼视角下的中印尼文化交流与中国形象研究》一书主要围绕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分析印尼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和形象。我希望这本书成为沟通两国心灵的桥梁。
之所以选择《印尼眼中的中国形象》作为研究对象话题并不是因为学术兴趣,而是因为它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我出生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明古鲁。我的家庭很简朴,但小时候父亲常常给我讲郑和下西洋的故事。那时,我只觉得中国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国度。随后前往雅加达学习汉语,并获得孔子学院奖学金在福建师范大学获得学士学位,随后在华中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从一名印尼女孩到一名中国医生,我的人生本身就是两国文化交流的一条小路。醋。
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印尼社会的“中国形象”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东西,而是充满了复杂的历史层次、政治性和情感性。有时是好奇和欣赏,有时是不理解和距离。我想知道的是:W印尼人对中国有何看法?媒体和国际舆论如何塑造、修正甚至影响这种看法?所以我决定用学术的方式来回答一个我从小就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2025年9月25日,韩香梅在《中印尼文化交流研究与印尼眼中的中国形象》出版纪念会上推介新书。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中新社记者:根据您的研究,印尼社会对中国的看法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背后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韩香梅:根据我的研究,印尼社会对中国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历史记忆时期。早在郑和下西洋时,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就建立了联系。当时的“中国印象”之一友谊,慷慨和文明的象征。直到20世纪中叶,印尼社会仍然对中国传统文化保留着尊重和好奇。
第二阶段是冷战时期,是政治敏感时期。由于当时国际政治形势和印尼国内政治的影响,印尼与中国关系一度疏远。印尼社会对中国的认识简单化或扭曲,一些人对中国产生距离感或误解。
第三阶段是新时代重新认识时期。随着印尼与中国关系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中国在印尼的存在更加立体化。基础设施、教育合作、数字经济、媒体等领域让更多印尼民众直接接触到了真实的中国。调查中我们发现,印尼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对中国的发展速度和科技能力印象深刻。它们是抖音、微信、哔哩哔哩。通过使用i这样的社交平台来了解中国社会,人们开始认识到“东方现代化”的另一种可能性。当然,新的误会也随之产生。信息的碎片化很容易导致刻板印象的再现。印尼社会对中国的认识是前所未有的,也需要平衡和导向。因此,我认为媒体和教育是塑造国家形象最重要的两个领域。
中国新闻记者:在中国和印尼建交75周年之际,您如何看待人文交流在两国关系中的独特作用?它的区别是什么与政治、经济和商业合作相比价值如何?
韩香梅:政治、经贸合作很重要,因为它们是国家关系的支柱。然而,人与人的互动、文化的交流,才是维系这个“身体”灵魂的血液。国与国之间的信任不仅来源于协议和契约,更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共鸣。
我相信人类互动具有三个独特的价值。首先,它可以解决“看不见的距离”问题。政治谈判解决利益分歧,文化交流消除心理障碍。其次,合作可以变得更加可持续。只有当人们真正了解彼此的文化时,合作才不仅仅是表面的。第三,可以提升国家形象。学生交流、语言教育、影视传播、宗教与艺术对话等,打造了“中国”生动、充满活力、人性化。
我经常引用印尼谚语。 “国与国之间的友谊最终取决于人民之间的友谊。”当一个印尼孩子因中文歌曲爱上中国文化,或者一个中国商人了解并尊重印尼社会的传统习俗时,这些微妙的互动往往比宏大的政治故事更令人感动。这也是我接受“平民使者”称号的原因。我认为理解比姿势更重要。我想继续行走在印尼和中国之间,通过研究、写作和交流,帮助更多的人看到彼此、了解彼此。
2024年8月27日,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中国国民3A单机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画面让孩子们着迷。供图:中国新闻社记者 李志全
中国新闻记者:展望未来,您对中印两国的合作有何建议onesia在人文、教育和媒体领域的表现如何?今年年轻一代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韩香梅:我认为印尼与中国未来的合作应该从“项目合作”转向“价值共建”。在人文领域,两国可以建立更多信息平台,就跨文化交流、社会心理学、宗教、现代化等话题进行联合研究和对话。文化合作不应只是一场节日盛会,而应是持续不断的思想交流。
在教育领域,希望看到更多青少年“互访”项目。中国大学接收了很多印尼学生,印尼大学也可以更积极地邀请中国教授、学者来讲学、开课。教育是一条双向路。拜访的次数越多,误会就越少。
在媒体领域,我特别看重叙事力量的平衡。很长一段时间当时,印尼有关中国的信息主要通过西方媒体传播,形成了“接受者”制度。我们需要培养更多了解两种文化的年轻记者、学者和翻译,这样他们就能用双语、双重视角、用双方都能理解的语言讲述故事、真实的纠纷。新闻不仅传播事实,而且产生知识。媒体人文交流应成为下一阶段的重点。
对于年轻人来说,我认为他们既是受益者,也是创造者。互联网时代,年轻人是连接世界的天然节点。他们理解语言、理解技术并且敢于表达自己。如果说前人的使命是“架起桥梁”,那么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永远让人们过桥。希望印尼和中国的年轻人能够睁大眼睛看世界,找到共鸣的力量d 了解他们的差异。 (完)
受访者简介:
韩宣美。受访者供图。
韩香梅(Santi Din),来自印度尼西亚明古鲁省,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现任印尼-中国法律、文化与投资研究中心副主任、印尼华人伊斯兰联合会副秘书长、印尼华人联合会文化教育主任、印尼司法部宣誓翻译。他是印尼年轻一代华人学者的领军人物之一,积极参与印尼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与友好合作,发挥着两国人文交流的桥梁作用。
单曲上传《长三角之旅》
全球企业出口与进博会共创智慧未来
我为什么研究中国形象?
海南自由贸易港被列入“十五五”规划建议。专家解析高层架构
AI会成为优秀的“作者”,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吗?
今天是冬天的开始。你家的暖气热吗?冬季保持温暖舒适的小贴士
千年宋墓季节性“走红”背后:历史与农业的“活”共生
金价上涨催生了各种“挖金”策略。 “全景拍摄”能买到便宜货吗?
“低GI”已成为流行的食品标签。这是“智商税”吗?
网红“柯基狮子”为什么腿短?揭开特殊的“狮子的一生”之谜
对退货的混乱迫使商家寻找新的策略。巨型吊牌能否解决“下午退货”问题?“是不是被使用过”?
如果你愿意可以如果我有一张未使用的 ATM 卡,我该怎么办?我该如何处理?
密集运用AI 今年“双十一”智慧购物成新亮点
大市场碎片化:体验经济正在重塑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跨界茶饮借冬日到来“火花”,多种方式吸粉
扎根中国的美国企业在进博会上做出长期承诺
火车票40%折扣!淡季1趟,300+车次有折扣
粤港澳大湾区是你一生中至少要去一次的地方。